7月的苏州,涌动着一股强劲的“人才流”。1826名海外人才携带1924个创新创业项目,“登陆”2011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他们之中大多拥有国际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所携带的项目也是苏州创新型经济发展急需的电子信息、IT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项目。
海外高层次人才云集姑苏,这已成为一道亮丽而持久的风景线。自2009年开始,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大纛下,苏州紧扣创新创业主题,以集聚产业高端人才为目标,全面整合人才、项目、载体、资金、信息等创新创业要素,在全省率先策划打造了一个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举办3年来,在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成为苏州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主渠道和主平台。
“人才特别是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到苏州创新创业,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有效推动了苏州从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向国家创新创业基地的历史性跨越。”
苏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十二五”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苏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质态的提升和城市功能的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高端人才的聚集、载体平台的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苏州将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进一步发挥苏州的人文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加快集聚创新型人才,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打造创新型城市,努力实现苏州创新发展的新突破。
一场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地方政府精心设计、周密运作,短短3年间将其锻造成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进而,形成了地方发展转型的资源需求与人才创业的环境需求“鱼欢水活”的喜人局面。其背后,深度凸显制度创新对于发展转型时代的基础意义。
事实:创业周3天收获328个高层次项目 启示:实现各类创新要素充分对接是关键 【镜头】 “我来苏州三次,每次都感觉到不一样。我亲眼见识了苏州人办事的效率、处事的态度,可以说,比英国都好。这是一个可以做点事情的地方,是创业的首选地。” 英国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与生物加工过程中心主任、牛津首位华人终身教授崔占峰,已经是连续第三次来参加苏州的创业周活动了,他说,对苏州印象好极了。“一个好地方,才能激发人的梦想。我想在苏州创建一个公司,从事再生医学肝细胞疗法研发,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在这里建立牛津再生医学的研发中心。”
崔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治疗退化性疾病的研究,该项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只在临床少量应用,无法进行标准化和产业化,“就像每家餐馆因厨师不同,菜肴味道也不同,个别医院临床应用,并不能惠及更多人。”在崔教授看来,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会在中国获得,而他希望在苏州实现这个梦想。
【画外音】苏州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举办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就是要发挥苏州经济外向度高的优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面向海内外邀请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慧成果的创业人才,到苏州开展项目对接和洽谈,上下联动,集约引智,定向猎才。
在前两届创业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当第三届苏州国际精英周活动举办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强烈关注,报名参加的人员每天都在增加。截至5月31日报名工作结束,共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47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参会申请,报名人数比去年增长50%以上。再加上报名参加苏州所属各市区分活动的人数,总人数接近5000人,再创历史新高。最终经过项目评审,出席本次创业周的海外人才达1826名,其中91%来自海外或具有海外背景,72.6%具有国际知名高校博士学位。他们共携带创新创业项目1924个,其中自主拥有专利668项,正在注册专利346项。
坚持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导向,以“高层次人才落户、高品质项目落地”为目标,努力构建人才、项目、载体、资本、信息的对接平台,这是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的鲜明特色。本届创业周期间,苏州全市12个市(区)、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3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机构、60家创业投资公司、千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有针对性地与参会高层次人才就技术合作、成果孵化、人才培养、项目落户、创业融资等进行了1300项(次)的对接洽谈。截至活动结束,已签约项目328个(其中合作创新项目106个,投资创业项目222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77个,另外还有488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成果远超前两届总和。
事实: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成功落户 启示:450亿元创业资本积聚形成强大磁场 【镜头】作为今年创业周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主办方遴选部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代表进行封闭式项目路演,邀请省级以上创业孵化机构、苏州创投协会会员企业、重点产业行业协会和相关产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搭建项目、企业、资金对接平台。
在创业项目路演现场,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系和电机工程系听觉研究中心的聂开宝博士成了明星,他介绍的是一个旨在恢复聋人听力的电子耳蜗商业化开发项目。他说,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仅能对轻度耳聋患者有帮助,而他领衔研发的植入式电子耳蜗,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有效恢复重度聋或全聋人听力的医疗仪器,电子耳蜗可以帮助全聋患者恢复部分语言感知功能,使他们重新回到声音世界,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接受学校教育和参加工作。
聂博士介绍,他们团队开发的电子耳蜗的全球市场价值超过3万亿人民币,是一项科技含量超高的医疗电子产品。他来参加本次创业周,是因为他觉得苏州具有相当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过前期的洽谈,目前很有可能在高新区找到落脚点。“我们想在苏州投产初期投入每年1000台左右的产品,每台价值10万元人民币,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收回全部投资额。在其后的3到5年内实现年产20000台电子耳蜗,销售收入20亿元,年利润6亿元以上。以此,在苏州建立一个世界级的神经医疗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应对未来5到10年内神经刺激器医疗产品的全球需求。”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苏州发展时,聂博士直接了当地说:“眼缘。我一到苏州就觉得好,安静又不失活力,是创业者的天然乐园,我希望早点在这里发展事业,安家落户。”
【画外音】众所周知,大部分创业人才在早期创业过程中,都面临过资金不足的困境,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科技型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瓶颈之一。破解这个难题,苏州的对策是打造“东方硅谷”,即通过创业资本的集聚,实现资本与人才的充分对接,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支持。
蓬勃发展的苏州创投业在加速科技创新、支持人才创业、推动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2010年底,苏州在发改委备案的创投机构共有 71家,注册资本金14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1%和64%,各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全市创投业实际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450亿元。到目前,全市创投业累计投资的项目已超过800个,投资金额超过140亿元。其中投资高新企业项目367个,投资金额63亿元,分别占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总数的45.7%和 43.6%。
本届创业周活动上,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沙湖股权投资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家服务于“千人计划”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是一个将“千人计划”与创业投资催化结合的系统性工程,将借助国创母基金的引导,吸引、汇聚更多社会资本设立创投基金,力争在未来10年聚集100家基金团队,设立 160支基金,基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与此同时,中心将出台一系列配合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融资方案,打造面向全国的“2241”工程――即完成对2000个创业项目的投资,通过投资新增“千人计划”创业人才200位,支持400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实现再融资,培育100家“千人计划”上市企业。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有关人士在成立仪式上表示,希望通过“千人计划”创投中心集聚国内外更多创投基金,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打造中国的“硅谷”,为全国其它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事实:高层次人才总量连续6年年均增长20% 启示:“点对点”服务让全球人才“生根结果” 【镜头】 “苏州创造的条件,可能在国内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在创业周现场,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掌门人张佩琢成了焦点人物。
张佩琢是标准的“60后”,在国外生活了十年后回到中国创业。“2003年,我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业,公司刚起步,没市场,没产品,没经验又没钱,真可谓是四大皆空。”张佩琢回忆说,直到2007年,公司规模扩大需要更大的厂房,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更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就在这时,工业园区发展新兴产业,斥巨资创建生物纳米园,他来到了苏州。
现在回想起来,张佩琢连连感叹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在政策上,进入园区后他就先后入选园区领军人才、苏州市创新创业姑苏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双百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于2008年入选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单此一项就获得了江苏省及园区配套近千万元的无偿支持。2009年又顺利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其间曾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和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短短几年时间,他在苏州得到的各种资助总额达两千多万元。“园区内企业得到这样规模资助的还远不只我们一家。”张佩琢介绍说,在这期间,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及时通知什么项目又出来了,符合哪些政策支持等。他现在还深深记得园区窗口服务人员,加班为他办理工商变更手续的事情。
张佩琢说,创业者们不妨多走走,多接触已经回国创业的过来人,多关注一个地方的政府服务水平,关心地方对未来事业发展的长期支撑条件,而苏州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
【画外音】人才不仅在苏州落地,更在苏州生根,做大做强,这是苏州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势所在。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环境离不开投入。苏州坚持人才资源优先投入,市县两级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和工作运行的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今后5年全市仅用于姑苏人才计划的投入将不少于30亿元。2007年开始,苏州启动实施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每年择优资助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市县两级已资助500多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1500多个团队来苏落户。
为了解决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苏州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外籍人才享受苏州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同时,出台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医疗、社保、住房、税收、通关、子女入学等11个方面予以优惠。此外,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制度,全市已建在建的人才公寓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
数据显示,苏州全市人才总量年增长率连续9年保持15%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年增长率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30000多人,其中博士3500多人,拥有两院院士8名;3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13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连年保持全省第一。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编辑:yangyu |